合肥侦探网 在中秋佳节到来之前,在天上待了三个多月的三名中国宇航员也顺利的完成任务安全返回了地球,将与家人们完成团圆。国外可能不太懂什么是中秋节,但是航天领域的专家他们懂这次中国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待三个月意味着什么,中国的空间站组建工作基本完成,未来将给中国的太空研究提供巨大的帮助。这个时候欧洲航天界动心了,早些年不愿意和中国合作建设空间站的欧洲航天局,纷纷表示祝贺,并希望未来能够加入中国的空间站计划。 根据环球时报9月18日的报道,在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之际,CGTN记者也对应的采访了多位欧洲航天局的高级官员以及宇航员,与他们探讨关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些欧洲航天业的专家们无一例外对中国的航天业大加赞扬,表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正在迎头赶上,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然,赞扬中国航天业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带上欧洲的航天业,认为中欧目前存在合作的空间,双方可以在航天领域内的多个项目上合作。很显然,他们指的更多的是空间站的合作,国际空间站日益老迈的情况下,欧洲要给自己找一个替代品,中国的空间站显然是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欧洲原本不用如此“卑微”,因为无论是在空间站还是其他航天技术领域,中国都曾经主动找欧洲合作过。欧洲当时航天业远远领先于中国,对后者自然是看不起,即便是合作也是处处提防中国,认为中国是来“窃取”技术的。这种颇具侮辱性质的行为,最终导致中国下定决心要独立自主走我们自己的“通天之路”。 数十年的辛苦耕耘,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不仅仅是成功的组建了“北斗”导航系统,如今空间站也组建完毕,即便美国也要羡慕如此强大的太空基础设施,毕竟全世界只有两个空间站。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早已经超出了服役的年限,现在只不过是在被迫延长服役罢了,迟早还是要退役的,届时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全世界唯一。 从陆地到海洋,再到天空,现在是太空,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后来者居上,从第一个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在太空建造“天宫”,回首已经是半个世纪过去。即便当年最年轻的航天从业者,如今也该须发尽白。 这才换来了欧洲这些航天业专家的赞扬,才让那些曾经一度高高在上的西方人如今态度发生180度大转变,这就是实力换来的地位变化。在航天业这一块,中国的声音未来毕竟响彻全球,即便是美国也要低下头来合作,除非他们自己去造一个空间站。 中国在空间站建成的时候就曾表示过,在未来愿意和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也愿意接收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但是这些肯定是在中国的规则下进行的,我们是主,来者最多只能是客。西方宇航员要慢慢开始学习学习中文了,提前适应中国的规章制度,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