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与其说观众不喜欢李长歌,不如说是对于《长歌行》的大女主之道持保留意见。」 近日,由迪丽热巴和吴磊主演的漫改剧《长歌行》引发热议。 女二艳压、女主造型显老、男女主没有cp感、历史虚无、不伦不类的动态漫转场……在喧嚣的争议声中,《长歌行》的剧作评价和口碑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真香党毫不吝啬地给出五星评价,却不敌更多观众洋洋洒洒的低星解读。 当大女主剧真的捧出了一位大女主,为何反而不讨人喜欢呢? 性转大男主 强强人物逆言情思路 之所以称李长歌为真正的大女主,她更像一位性转后的传统意义上的大男主,甚至比很多大男主更加大男主。 作为一个女子,李长歌从小受到二叔李世民的教导,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赢得了蹴鞠,守得住城池,在男人堆里比男人更加优秀。
尽管出身皇宫,但她的人生舞台并不在于宫廷内斗,而在江山社稷、在边疆战场和敌营。在主角光环下,她的个人成长得到了多位良师益友相助,还有男主的全程守护。所到之处,“爱情骗子”李长歌还收获了大批红颜知己的青睐和支持。 李长歌不仅仅是拥有金手指的外界助力收割机,也是CP乱炖情感线交错的中心,她兼具传统大女主和传统大男主的人物特征,与之相比又更加纯粹。
《长歌行》的故事在讲述一群人的“道”,其中李长歌的“道”是“家国之道”,为了实现她心目中的“家国之道”,她成为了一个将大局观悬置在个人情感之上的女主角。 一个是比太子都更有事业心的中原郡主,另一个是草原头号精英,男女主不谈情不说爱,更多的时候处于敌对阵营。尽管二人都希望尽可能地不伤害对方,或是选择在伤害达成后尽快补救,可是在一些古偶的观众看来,强强的虐恋还是不如甜甜的配角CP好嗑。
长歌行两对官配的CP榜排名 在最近的剧情更新中,男主阿诗勒隼为了让李长歌在草原上免受欺侮和刁难,在草原大会上挑起了一场热血贲张的决斗,试图用沾染了鲜血的草原规矩为李长歌赢得艰难的安稳。但女主却为了营救唐朝良将,选择无视男主的好意,执意留在危险的漩涡中心。 李长歌的事业心甚至一度引起了关于人设的讨论,不少观众称“第一次希望女主角能有点恋爱脑”。
剧中的李长歌,她对于“道”的理解在于“争”,所以她比男性角色都更果决,所有的决定都是出于自己的人生信条,与甜宠言情剧为了迎合观众进行的人物设定产生鲜明的差异。 为了让女主实现自己的'道",剧中所有人物相互串联又统统服务于女主,这样的人物关系网和故事结构,就是《长歌行》对大女主的塑造方式,也是《长歌行》的大女主之道。 与其说观众不喜欢李长歌,不如说是对于《长歌行》的大女主之道持保留意见。
女主的养成,离不开其他角色的对照和衬托。但问题在于,李长歌的强并不是自身的无懈可击,更是来自于其他人的帮助和指点。从她的二叔李世民,到公孙恒,再到道观观主,她的个人成长有太多外界助力的因素,这件事情本身就与大女主独尊的逻辑背道而驰。 另外,长歌行中的人物大多有历史原型。为了养成女主的成长蜕变,剧中的名仕杜如晦成了一个下令千里追杀、违逆君主的敌对者,无数丰功伟绩的李世民成了一个会选择丢弃城池的君主,他的历史功绩渭水之盟,变成了李长歌一箭扭转战局的功劳。
李长歌幽州借兵的谋划与安禄山叛军策略一致 此外,李长歌前期的借兵思路,与安史之乱的行军路线重合,不乏从史料搬运之嫌。因此,《长歌行》引起了历史爱好者的反对甚至抵制。 与此同时,专注搞事业的女主李长歌长时间以男装的朴素造型出现,从外在造型到性格特征,不同程度地与观众对于女性角色的视觉消费的产生矛盾。 可以说,正是《长歌行》的大女主之道,将李长歌塑造成了一个跳跃在虚构和历史之间、古偶与正剧之间、男女之间的复杂人物。 评价体系壁垒 唱衰容易合议难 《长歌行》大女主的故事结构可以追溯到漫画原著。早在漫画中就出现的CP乱炖、女性叙事等要素,使得这部作品在确定影视化之初就引起了各类潜在观众的关注。迪丽热巴的个人争议与大女主的人物设定相互映衬,还吸引了大批粉丝向和黑粉向的观众。如今造成了不同的群体评价标准对立和碰撞的局面也就不难理解了。 剧粉关注剧情节奏、场景设计和拍摄技巧,历史偏好者关注尊重和还原历史的态度,漫画迷看重原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还原,碎片观看的观众负责指点剧中人物的造型,嗑学家提取人物情感线,粉丝看重演员的个人表现。 就《长歌行》而言,剧粉、漫画粉和演员粉对于大女主的个人表现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漫画原著的历史建构与正史有着更深的背离。 不同观众群体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在相互矛盾和冲突中将这部作品架在火上烤。
然而并不是《长歌行》在制作上真的存在严重的问题,而是这部作品的表达方式在能否适应广泛观众需求的问题上存在讨论的空间。 以李长歌为例,可以看出不同观众对大女主的严格要求。 首先女主人公需要是美的,最好从头发丝到每一个装扮细节都是美丽的。其次,女主人公需要和男主人公有CP感,最好是越看越有夫妻相。倘若,大女主能够与其他角色也有CP感,更是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再次,大女主需要是聪慧机敏的,有一番自己的建树,但不能太过专注于事业,最好能够时不时有一些恋爱脑的表现。最后,女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不能涉及一些原则性问题,不能与大部分观众对历史和现实的立场观点问题相背离。 在这些评判标准中,前三条都是弹性的,唯独最后一条多少透露出一些强制的审判色彩。尤其对于古装剧,与历史问题相关的评判往往成为决定其口碑和观众评价的红线问题。 古装剧的盛行,使得电视剧对历史的改写与戏说变得混乱,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尤其近年来架空、玄幻题材的加入,古装剧不言古人之事,也不行古人之道,在平行于历史的另一个轨道,掀起你方唱罢我便登场的影像狂欢。 与此同时,对严肃历史的讨论被挤压到独立的圈层。随着近年来主流复兴话语体系的建设,许多人重新点燃了心中对汉唐盛世的热情。
豆瓣剧评中某位观众对李世民的崇拜 《长歌行》口碑的两极分化就在于它改写原型的历史建构打破了已经建立起来的古装剧消费圈层的界限,既不是完全走上了市场导向的路线,也不是完全走上了历史还原的路线,因此使得不同观众的收视需求和评判标准产生了偏离,不同的观点也难以形成交流和互动。 作为一部带有历史传奇剧色彩的古装偶像剧,《长歌行》在架空盛行的古装剧市场无疑是一个孤兵。行走在两条道路的夹缝中,才显得格外艰难。 没有一部作品能够仅仅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观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让抱着看脸目的的观众看剧情,或是让试图分析历史背景的观众满足于嗑CP。 但看脸、看剧情或是看历史的观众本质上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他们中任何一方的判断也不应该有排他的压倒性优势。 不同的观众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引起主观史观的差异问题。影视作品的历史建构或改写或还原这一问题的讨论难以得出定论,充满辱骂和贬低的无效讨论的演变成了唱衰作品这一最最简单的行为。
成长中的养成系大女主李长歌,在道观中面向一副写着“无为”的题字参详了数日,为过往的选择而忏悔,决计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国大义,将手中的刀子扎向乱世。只是可惜,李长歌蜕变后的故事还没能见到端倪,一些观众却已经为她的故事写下了“历史虚无”或是“注定失败”的判词。 没有一个人物应该在想象的模具中生长,观众的评价也不应该被限定在特定的框架中。无论是核心主人公的塑造,还是历史建构的边界,《长歌行》和李长歌的不同之处的解读需要更多的耐心。 当李长歌只是孤零零的李长歌,她会有各式各样的人设缺陷。当《长歌行》只是印象中在及格线附近徘徊的《长歌行》,它就会成为被营销争议和粉黑骂战掩盖的说不出具体名堂的作品。 李长歌到底是不是令人满意的女主,需要认知的过程。大女主应该是什么样子,也缺乏交流的进程。而这样的中间环节,不仅需要电视剧努力谋生存,也需要观众一起加快脚程。 (图片来自网络)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