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八折网 2021-04-19 450 10

特辑 | 英语的 Die 和中文的“逝世”:是翻译难题,还是文化差异?

赚钱

  在关于公众人物去世的新闻报道中,英文媒体大多会直接使用Die这个表示“死亡”的动词,有时也使用相应的形容词Dead或名词Death,在标题和正文中都是如此。

  相比之下,中文媒体的报道中很少用“死亡、死去”等说法来客观地描述事实状况,而是称为“去世”,有时也称为“逝世”。

  

  中文的“去世”是一种委婉说法,在英语中有类似的Passaway/Passon/Begone等对应说法,目的主要是表示尊敬和同情,避免伤害别人的感情。

  但“逝世”这个说法,却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除了构成翻译中的一个难题,“逝世”这个说法也展示了中文和英语两种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

  “逝世”和“传统文化”

  有些人觉得,“逝世”是个敬语、是用来表示“尊敬”的,但从实际使用中看来,“逝世”更多是用来表示“尊贵”,主要用于身份、地位更高的人。

  在报刊媒体的措辞中,“逝世”更像是一种待遇和资格,用来指示死者拥有更高的“身份、地位”,并不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

  按地位资格来划分和称呼Death的作法,似乎是源于旧时的传统文化。在帝制时代,就不同等级人士的Death,在说法措辞上的划分要更加细致。

  众所周知,皇帝死去会称为“驾崩”;而就贵族或有爵位的高级官员,则会使用“薨”这个表述。几十年前中国台湾的前领导人蒋介石去世时,据说就特意想出了“薨毙”的说法。

  表明立场

  除了指示地位身份,“逝世”近些年似乎也开始用来表示对特殊贡献和成就的认可。不久前,武汉有一位医生死去,很多民众自发悼念,就此官方公告和媒体报道中都使用了“逝世”的说法。

  贡献和成就大多会涉及到立场问题。除了用“逝世”这个说法来表示支持,媒体上有时还会借着Death来表明反对立场,例如把不认可的人的Death称为“病亡”。

  公众人物的功过得失,特别是政治人物,不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需要有人评说,也必然会有人评说。但是否要把功过是非的评说和Death捆绑在一起,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了。

  在英文媒体中,不论是支持称赞、还是反对批评,一般都不会把观点和Death这件事本身混淆在一起,利用这个时机来表明自己的好恶、看法、立场。

  英语文化中的Death

  关于Death,英语文化在措辞上更加强调“Equality平等”,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像谚语中所说的:Deathisnorespecterofpersons.

  即使是君主或国家元首,媒体也和对普通公民一样使用Die或Dead来客观地陈述事实、或使用委婉形式Passaway,而不会提供“特别待遇”。

  “逝世、病亡”等中文说法的含义,很难简洁地转换成英语。与其把传统中文的视角强加到英语上面来区分地位、等级、尊卑,倒不如花些时间来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以及欧洲文化中对Death的不同理解。

  

  这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版画名为KnightandDeath,作者是德国的Durer;画面中,武士在黄昏日落时骑马前行,手持沙漏时钟的死神前来拦截,两个人物的五官相貌非常相似。

  英国文学中最著名的戏剧独白Tobeornottobe,就是关于Death的思考。近些年广受欢迎的HarryPotter系列小说和电影,也是以Death为主题和主线;整个故事以主人公父母的Death开头,结尾是主人公自己的Death和Resurrection,反派人物伏地魔的最大目标则是能够永远避免Death.

  

  除了大众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在日常语言中英语关于Death的避讳和禁忌也要更少,就此有大量的Figurativeuse修辞引申表达,非常丰富、也非常生动,Areyoudyingtolookitupinthedictionary?

  -End-

  特辑|英语中怎样描述“春游踏青”?

  特辑|菲利普亲王的“惊人之语”

  特辑|China-Baiting&China-Bashing:针对中国的这两种“批评”有什么差异?

  特辑|愚人节的AprilFools是哪种Foo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折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八折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