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文/小约翰 首先我问一个问题,请大家凭直觉回答: 世界上哪个城市说法语的人最多? 听到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法语世界的第一大城市,自然是巴黎啊。 实际上,世界上说法语的人最多的城市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金沙萨,人口超过1200万,比大巴黎的人口还要多一些。 只不过,无论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这个国家,还是金沙萨这个城市,都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存在感。金沙萨一千两百万人口的规模远超纽约和香港,但媒体却实在无法报道它什么。 因为在这个人均GDP不到六百美元的国家里,除了垃圾堆,贫民窟和HIV病毒以外,就没有什么其他元素了。多年以来,刚果能让世人记住的事情,只有全球第一的腐败,全非洲最残酷的战争,以及他们的豹纹总统蒙博托。 直到近年来,一个名叫“萨普协会”的组织出现在金沙萨。一群黑人们穿着最体面的西装,佩戴着各种品牌的奢侈品行走在金沙萨的贫民窟街头。这些行头都是真货,置办一套甚至需要数千美元,而这些时尚老炮们并非富人,他们可能是小商小贩,矿工,出租车司机等等。他们倾尽多年的家产,只为了给自己置办这样一套衣裳。穿着阿玛尼的他们,可能连温饱都保证不了。 而今日的金沙萨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魔幻的一幕,我们就得讲讲,刚果这个国家,究竟发生过什么了。 非洲的心脏 刚果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为了和对面的刚果共和国区别开,首都位于金沙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为刚果(金),首都为布拉柴维尔的刚果共和国简称为刚果(布)。其实研究这个区别意义不大,因为平时根本也没人注意他们俩。 相比于我们前面讲过的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可谓超级大国,大到我都怀疑要不要把他归类在小国系列里。刚果国土面积达到234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两个内蒙。人口8600多万,比江苏省还多一些。刚果面积排到了世界第11,人口排到世界第16,从体量上绝对算地球上数得着的大国了。 不过如果说到经济的话,2019年,刚果GDP只有473亿美元,还远没有苏州昆山县多。这个人口近亿的国家,经济规模在中国也就是百强县的水平。不是穷,也不是非常穷,而是非常非常穷。 而刚果的穷,跟那些资源匮乏的沙漠国家还不一样。刚果自然条件相当之好,森林覆盖率接近国土面积的一半,境内河流密布,水热条件相当优越。除了农业条件好,刚果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从铜铁锡到金银钻石应有尽有,被称为世界的原料仓库。铜矿储量占全球15%,钻石储量占全球23%,还有丰富的铀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全境地形平坦利于开采,完全是非洲的天府之国。 而这么好的自然条件,却穷的掉渣,原因是整个刚果历史,就是从一个悲剧走向另一个悲剧的历史。 在历史上,刚果的土著们曾经成立过自己的刚果王国。19世纪,比利时殖民者来到这里,将刚果划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领地。利奥波德二世对刚果土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压迫和掠夺,动辄砍人手脚。从1884年到1908年,他统治下的刚果累计有上千万的刚果土著惨死于殖民者手里。 由于杀人太多,比利时人甚至让人口密集的刚果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为了填补空缺,他们想来中国招募劳工,打通了李鸿章的关节,准备跟大清签订《中刚天津专章》,给予刚果在华最惠国待遇。幸亏李中堂及时改任两广总督,不然中国就成了唯一一个跟黑非洲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了。 丧良心的比利时殖民统治一直维持到了1960年,直到1960年,美苏支持下的全球殖民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殖民运动。1960年,在刚果国父卢蒙巴的带领下,经过激烈的斗争,刚果正式独立,成立刚果民主共和国。卢蒙巴当选为总理,授权组织政府。 卢蒙巴是非洲历史上著名的民族独立英雄,以激烈的反殖民主张闻名于世界,是个很刚烈的人,主张完全驱逐殖民势力,并为了驱逐帝国主义向苏联靠拢。这种行为自然被西方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在刚果独立当年,1960年,英美支持下的军阀就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卢蒙巴政府,接管了刚果。 这个为刚果独立事业奋斗终生的刚果国父,没有来得及施展任何报复就被打倒,随着刚果的一起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后世的人们提起刚果的初代统治者,只会记得一个名字——蒙博托。 豹纹总统蒙博托 为了读对蒙博托的名字,我咬了好几次舌头。 蒙博托全名叫做: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本杜.瓦.扎.邦加,简称蒙博托。 只要提到刚果乃至近代非洲,这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多年以来,蒙博托与乌干达总统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萨并列为非洲三大暴君。但实际上蒙博托跟他们一起名列暴君有点冤,蒙博托并不算残暴,只是把贪污腐败这件事儿做出了新高度而已。 和其他非洲的军头大老粗不同,蒙博托是个文化人儿。蒙博托于1930年出生于比属刚果的一个厨师家庭,自小成绩优异,中学毕业后被送到布鲁塞尔读大学。1949年,蒙博托回到刚果进入殖民地治安部队,得到了黑人能得到的最高军衔——上士。1956年蒙博托退役后,始终在媒体圈混,由于文笔不错,蒙博托经常给金沙萨的报纸投稿,而且每次投稿反馈都不错。 通过媒体圈的关系,蒙博托认识了刚果国父卢蒙巴,并很快成为卢蒙巴的助手,替卢蒙巴出席了很多会议。刚果独立后,蒙博托在军队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了刚果首屈一指的实权人物。 1960年9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向蒙博托发来了邀约,邀请他推翻卢蒙巴政权。面对着这位赏识提着自己的老领导,蒙博托其实还是犹豫了一下的,在政变前犹豫过度紧张,每天躲在中情局在刚果的据点里喝大酒。不过他后来还是发动政变监禁了卢蒙巴,篡夺了统治权,并于四年后推翻傀儡总统卡萨布武成为总统。 在蒙博托巩固自己政权的过程中,1967年,一支白人雇佣兵队伍骑着自行车从津巴布韦出发,想要突袭蒙博托,但被蒙博托击败。而那支雇佣兵的首领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法国雇佣兵之王,鲍勃德纳尔。 和非洲大地上出现的各大军头不同,蒙博托的统治是非常有手腕的。六十年代,他靠着招降纳叛加贿赂,成功收编了刚果各大地方武装,深得蒋公真传。对于反对他的政敌,他曾经举办万人大会把他们当众绞死,他宣布,政客们已经毁掉了这个国家,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当国家处于下坡路时,应该有人站出来猛踩一脚油门了! 应该说,蒙博托刚刚掌权的时候,干的还是不错的。对于刚果这种殖民地国家来说,全国唯一的肥肉就是殖民者开发的矿产。刚果的大土豪就是打比利时人。蒙博托没收了刚果绝大部分的矿产,让刚果政府一下子获得了大量收入。到1970年,刚果政府负债率降低,货币币值稳定,经济也有所发展。 当然,能获得这个结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人对蒙博托的鼎力支持。冷战期间美国人的原则是,无论你是军阀独裁者还是酋长大毒贩,只要你反苏,那就是美国人的朋友。刚果位于非洲大陆的中心,蒙博托坚定的反苏立场让美国非常欣赏,每年都给予刚果大量援助,还鼓励美国人去刚果投资。到1974年,刚果的国外投资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亿美元。 但蒙博托干好事的时间,也就到此结束了。 在政权基本稳定以后,蒙博托发现,刚果已经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统治了,于是他开始了放飞自我模式。 对于自己的执政方针,蒙博托把它称之为蒙博托主义。虽然从来没有人明确的说明白蒙博托主义究竟是个啥,但是这并不能阻止蒙博托通过立法把它确立为刚果的治国思想,所以刚果的治国理念其实是个玄学。 虽然治国思想是玄学,但蒙博托还是想操控一下刚果的意识形态。由于刚果这片土地实在产生不了啥先进的意识形态,所以蒙博托不搞资本主义,不搞共产主义,专门在刚果搞封建复辟。为了推行刚果的本土化,蒙博托开始大规模改名,把国名改成叫扎伊尔,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改名叫金沙萨,大小城市都改为了本土化名字。除了改地名,还改人名,每个扎伊尔人都必须取一个本土化名字,蒙博托给自己取的名字翻译过来叫“从未输过的公鸡”,也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 为了确立了自己在刚果的唯一领袖地位,蒙博托给自己加封了几十个封号,什么国家之父,超级战士,大战略家等等。按照他的说法,一个部落不能有两个酋长,一个刚果不能有两个蒙博托,天无二日,刚无二主,所以自己是刚果唯一的合法领袖。不过我相信对于他这个说法刚果人在之后也是认同的,一个蒙博托都这样,两个蒙博托就真养不起了。 为了表示和殖民主义一刀两断,蒙博托强迫扎伊尔人不能穿西装,只能穿刚果传统服饰。但问题是刚果传统服饰是光膀子,所以蒙博托设计了一套不穿衬衣的毛外套称之为扎伊尔服。这套服装跟于谦的毛线内裤颇有几分神似,可能扎伊尔人不怕扎吧。 当然了,为了表示扎伊尔的民族特色,穿着扎伊尔服饰还要佩戴豹皮帽子。这个帽子成为了蒙博托的著名标志,终其一生,他在他的公开场合始终佩戴他的豹皮帽子,将非洲的时尚之风吹向了世界。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西方记者评价,蒙博托在扎伊尔的地位已经跟酋长差不多了。整个蒙博托时代,就是他对几千万扎伊尔人进行大型PUA的时代,蒙博托的口号是:蒙博托创造了扎伊尔,蒙博托带来了好天气,蒙博托带来了花花草草,没有蒙博托你连厕所都不能去。没有蒙博托,扎伊尔人什么都不是,蒙博托对任何人都没有责任,但所有人都要对蒙博托尽义务。 讲真,建议当代开PUA网课的教父们学习一下扎伊尔政府的话术,看看20世纪的大型PUA现场是怎么搞的。 其实,20世纪的小国领导人里搞集权的不少,但有的人是为了促进国家改革,比如土耳其凯末尔,有的人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比如南斯拉夫铁托,有的人只是单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比如韩国全斗焕,智利皮诺切特。但蒙博托在扎伊尔的集权,只为了一个很朴实的目标——捞钱。 在一个全球倒数的穷国里,蒙博托把捞钱这件事儿,干成了一门艺术。 首富总统 1973年,蒙博托开始执行“经济独立”计划。之前靠着吸引外资进入刚果的两千多家外国企业被悉数没收。对于这些打着国家名义收来的“战利品”,蒙博托就是一个字——分。 对于家人和手下,蒙博托是非常慷慨的,这些被没收的企业成为了蒙博托的私域流量,他经常把这些企业分给他的手下,有的时候哪个亲信哄得他高兴,蒙博托随手就可能打赏两家企业。 至于他自己,蒙博托当然要拿到蛋糕中的最大份。在扎伊尔,蒙博托本人拥有14个种植园,出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可可和橡胶,雇员人数近三万。他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牧场,拥有全国75%的牲畜,单轮农牧业规模,蒙博托差不多是全球最大的个人地主。 全扎伊尔最值钱的铜矿、钴矿和钻石矿都被蒙博托收入囊中,依靠着刚果丰富的钻石矿产,蒙博托甚至可以影响全球钻石价格。 除了拥有农业工业,蒙博托还是刚果第一大银行金沙萨银行的最大股东,他规定所有行业都必须在此开户。扎伊尔的央行成为了蒙博托的提款机,想印就印,想提就提,毫无顾忌。 贪婪到这个程度,你以为就到此为止了? 蒙博托认为,通过控制企业来获利,实在是太慢了。从六十年代末开始,蒙博托跟扎伊尔议会达成了一个协议,扎伊尔所有的国家公款投资,无论大小,一律交给提取30%~50%给总统。这种做法哪怕是封建皇帝都做不到的,在最多的一年,仅仅靠着这一项就在当年为蒙博托带来了6500万美元的收入。 在蒙博托的带领下,扎伊尔成了分散化腐败的教科书。 国家的腐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秩序的,有额度的协商式腐败,比如清朝的养廉银,苏联的特供商店,虽然是腐败行为,但至少统治阶级内部懂得有个尺度,不搞竭泽而渔,所以整个系统不至于崩溃。而蒙博托领导下的扎伊尔,在总统的示范下,腐败官员们开始上行下效,进入了各自为政,能者多劳式的腐败状态。 扎伊尔名义上有49万公务员,但实际存在的人数顶多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全是各级官员为了冒领工资而伪造的。官员们不仅创造不存在的公务员,还创造了大批不存在的政府项目。从中央到地方,大多数的政府投资都投向了完全不存在的项目里。根据外国银行统计,扎伊尔政府至少有40%的财政支出是完全说不清去向的。 但即使冒领了三分之二的人头费,各级官员犹嫌不足。大量的公务员,教师,医生的工资被长期拖欠,所以扎伊尔有个说法:政府假装给公务员发工资,公务员们假装工作。 在军队中,吃空饷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部队吃空饷吃到了就剩下一个番号,武器和物资被出卖。扎伊尔空军开起了自己航空公司,由于油料可以报销,发展非常迅速,防止扎伊尔空运每年运送的民航人数规模甚至大于国有航空公司。 不过龙有龙道,鼠有鼠道。那些无法领到工资的公务员,医生和士兵们,各自都生财有道。在扎伊尔,不行贿几乎办不成任何事情,无论是海关还是司法机构,各项服务都明码标价。医生们出卖医院里所有的医疗设备和药品,让扎伊尔的医院大多数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士兵们更干脆一点,他们继承了湘军淮军的精神,在扎伊尔各大交通要道上设置路卡,受厘金,盘剥过往行人商旅,真是大清正统在刚果。 蒙博托对于刚果的腐败情况十分清楚,但他更清楚的是,对于扎伊尔这么一个腐朽的政权,不靠腐败给人点好处,是无法维持的。所以他曾经在公开场合告诉手下官员,要贪的聪明点,不要一次贪太多,要学会细水长流。 关于蒙博托究竟捞了多少钱,一直是一个谜。他的资产说法从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不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当时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 蒙博托还是个资产配置专家,每年都会往海外输送天量的资金。他在葡萄牙拥有八百多顷的农庄,在法国里维埃拉拥有豪华别墅,在巴黎拥有多处豪宅,在布鲁塞尔至少拥有九栋楼。从写字楼到停车场,从法国比利时到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摩洛哥,蒙博托的房产无处不有,他对于房产的爱好,可以让宋美龄都汗颜。 在金沙萨,蒙博托拥有自己的豪华游艇和私人动物园,供养着从全球空运来的动物。在距离金沙萨七百多公里蒙博托家乡,他拥有一座超过15000平米的大理石行宫。行宫旁边修建的跑道用来起降他的专机——超音速协和飞机。这种世界最快的客机可以让他随时飞去巴黎购物,生活爽的一批。 但更有趣的是,蒙博托对自己的亲信圈子的管理模式。 据美国人的观察,围绕着蒙博托的扎伊尔权贵圈子大概只有80人。这八十人里,有二十个在当部长,有二十个在当大使,有二十个流亡海外,有二十个在蹲监狱。但最厉害的是,每隔三个月,蒙博托会把他们调个个儿! 蒙博托认为,应该防止任何人权力过大,也不应该疏远任何有影响力的人。所以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身边的部长们逮捕入狱或者驱逐出境,然后把一些狱中的犯人和流亡海外的亲信们找回来当部长。所以在当时的扎伊尔,可能一个人前一秒还在当部长,后一秒就流亡海外,然后被委任为扎伊尔驻该国的大使,再被召回国入狱,然后再起复为部长。每隔三个月,蒙博托就会来这么一次对对碰式的交换,而且从不疲倦。感觉蒙博托如果玩开心消消乐,一定是把好手。 有人说,扎伊尔这种荒唐的折腾方法,难道就没有人推翻他吗? 其实蒙博托政权能够江山稳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人支持他。美国人对蒙博托有多腐败一清二楚,称他们为“盗贼统治的国家”。但美国人不在乎,只要蒙博托反苏就够了。1988年老布什当选,蒙博托访美,老布什在白宫草坪上说:扎伊尔是美国人的老朋友,蒙博托是我们最有价值的朋友,我们对此非常骄傲。 美国和蒙博托的联合,蒙博托高兴了,美国人高兴了,但扎伊尔人民就苦了。 独夫终局 被扎伊尔政府没收的企业,在被蒙博托打赏给手下人后,几乎都没有得到合理的经营,用不了多久就全部破产了。由于几十年内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政府投资,比利时殖民者留下的基础设施完全崩溃。扎伊尔境内的公路基本完全没有维护,只有士兵劫道,水网如此密集的国家几乎没有任何水运。水力、电力、医疗系统完全瘫痪。水热条件如此良好的国家,全国已开发的耕地面积不到可开发面积的1%,就凭这一点就可以让中国震怒。 进入80年代,曾经在比利时殖民时代还能一日三餐的刚果人连一日一顿都保证不了了。首都金沙萨有40%的人严重营养不良,失业率极高,百姓的收入不到60年代的十分之一。 到了九十年代,蒙博托政权已经把扎伊尔人民的韭菜根都拔干净了。从1990年开始,扎伊尔每年的通货膨胀率都是四位数,1993年,该国人均GDP仅有117美元,只相当于1958年的35%。1994年,扎伊尔通货膨胀率达到9800%,一年物价增长一百倍。同一年,刚果铜产量只有1970年的15分之一,钴产量只有1970年的六十分之一。按照美国大使的评价,蒙博托不仅把扎伊尔这只下金蛋的母鸡杀了,而且连根鸡毛都没剩下。 1994年,刚果邻国卢旺达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卢旺达大屠杀,而心里毫无B数的蒙博托,居然还想要靠对外输出矛盾来掩盖危机。但刚果人民早已经对蒙博托忍无可忍,经历过大屠杀后掌权的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是堪称非洲拿破仑的一代雄主。他对蒙博托也早就是一肚子的不满。于是在1996年10月,在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和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的支持下,反抗蒙博托长达三十余年的刚果马列主义战士卡比拉站了出来,在刚果东部建立了“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联盟”,向蒙博托政权开战。 卡比拉曾经是切格瓦拉的战友,长的跟瑙鲁总统一样,也像个大胖头鱼。他带领的刚果革命战士曾经菜到给切格瓦拉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几乎快打消了切格瓦拉的输出革命的热情,被蒙博托挤压在刚果东部,靠绑票过日子。但此时的卡比拉携刚果人民的愤怒和两个邻国的支持,率领的部队势如破竹。自封为元帅的蒙博托,连一支齐装满员的部队都找不出来,政府军迅速被打的一败涂地,只能龟缩在首都金沙萨旁边。 蒙博托还想再最后挣扎一次,和卡比拉进行谈判,希望保住总统位置,这种痴人说梦的想法自然不会得到允许。1997年5月15日,大势已去的蒙博托乘飞机离开金沙萨,逃离了这个他统治了三十几年的国家,流亡摩洛哥。第二天,卡比拉的部队进城,在起义的八个月后,卡比拉占领了全国。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宣布把国名改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自任为总统。四个月后,蒙博托病死于摩洛哥。可喜的是,这个独夫民贼终于在死前看见了自己政权的倒台,可悲的是,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 有意思的是,新政府上台后,刚果境内大量的旧货币没来得及收回,新货币却还没发出。所以百姓们不得不继续使用印着蒙博托头像的货币,不过大家由于实在太讨厌他,所以集体把蒙博托的头像扣了下来,人类历史上最不要脸的货币就此应运而生—— 古人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可是刚果的故事却不是这样。蒙博托死了,刚果的灾难却刚刚开始。 氛围营造者和雅士协会 卡比拉推翻蒙博托的战争,被称为第一次刚果战争,这场战争持续时间不长,伤亡也不大。卡比拉就任后,刚果上下都对他有很大的期待。 结果没想到的是,卡比拉就任后开始大规模清算蒙博托政权旧人,排斥异己,同时跟原盟友卢旺达的关系迅速恶化,国内并没有获得稳定。很快,因为想要驱逐卢旺达军队,卢旺达与卡比拉政权于1998年8月全面开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刚果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位置引来各国觊觎,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安哥拉、利比亚、乍得、苏丹等九个国家的军队把刚果当成了战场。这场战争被称为第二次刚果战争,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刚果战争是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最血腥,最混乱的战争,从1998年到2003年,刚果战争累计导致了至少450万人死亡。战争、饥荒、瘟疫轮流蹂躏这片非洲最富饶的土地,每天死亡的人数差不多相当于一个911,是二十世纪惨烈程度仅次于一战二战的战争。可是国际社会的大多数人都对此浑然不觉。我之前就说过,小国穷国是吸引不了任何目光的。在同一个时刻,中国人可能记住的是澳门回归,南联盟轰炸,中国加入WTO,但是几乎没人知道刚果在整整五年的时间里每天都发生着我们无法想象的惨剧。 卡比拉总统在刚果战争中遇刺被杀,他的儿子小卡比拉本来在中国国防大学深造,在战争中被召回刚果,在老卡比拉死后担任了总统。小卡比拉在2003年终于与各方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即使这样,2004年,刚果境内每天至少也有一千人因战乱和暴力冲突而死。 遗憾的是,本世纪掌权的小卡比拉总统,走的依然是蒙博托的老路子,贪污受贿,任人唯亲。国家在他的手里,公共基础建设几乎没有,依然是全球最贫穷最腐败的国家,人均寿命不到50岁,艾滋病感染率约10%~20%。2019年,小卡比拉在大选失败,在激烈斗争后下台。 说到这里,我们终于要讲讲开头讲过的那群刚果的时尚老炮了。 这群人被称作“氛围营造者和雅士协会”,根据音译简称为“萨普协会”。他们都是刚果的一群普通人,大多数收入微薄。但他们所穿的二手奢侈品都是真货,是他们节衣缩食多年所购置的。 他们的穿着搭配相当新潮,完全不输给欧美的时尚模特。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聚集到一起互相点评彼此的装扮,争奇斗艳。 马斯洛说,人要先满足饮食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才会追求自我成就的社会性需求。但这群小哥们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的装扮不输给任何欧美潮人,但他们可能连下一顿饭都不知道在哪。 这群人引起了各国媒体的注意,甚至有日本和法国的时尚杂志来给他们拍摄写真专辑。在金沙萨垃圾遍地的贫民窟里,是这样一群西装革履的人,这是多么强烈的猎奇感。 关注他们的人,有些人在嘲讽他们的虚荣,有些人为他们的乐观而惊讶,却没人真正的洞察,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在殖民时代,穿着殖民者的衣服,代表着拉近了自己与白人的距离,是一种追求平等的精神。蒙博托掌权后,禁止穿西装,而当时的一些刚果年轻人和艺术家,就会通过穿西装来表达自己对蒙博托的反抗。 随着刚果的形势越来越差,能穿的起好衣裳的人越来越少。面对着这个战乱横行,饥荒遍地的国家,人们早已经忘记什么是体面。 这时候,萨普组织的人们站了出来。对于这个遭烂的世界,他们无能为力,但是他们至少还能让自己有一瞬间的体面。在穿上他们的西装时,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尊严。 萨普协会不仅与穿着有关,而且是一整套行为规范。萨普们不能犯罪,不能吸毒酗酒,也不能与人争斗。在这个暴力遍地的国家里,他们在尽自己所能,来做一个真正的绅士。 哪怕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有一群人们,想要赢得做人的尊严,想要证明自己做人的价值。在废墟一样的金沙萨中,萨普们面对着镜头快乐的笑着,但它所代表的,是一个饱受蹂躏的苦难国家里的人们,为了争取尊严的挣扎。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