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韩安冉,一位霸占热搜最多的99年网红,前段时间又“作妖”了。 4月4日的一场直播活动中,小猪邱斯钿(韩安冉前夫)曝出韩安冉疑似「打笑气」的证据。 画面中的韩安冉面容憔悴,躺在一堆气球中间。 面对小猪的质问,韩安冉没有否定,而是反问到: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你现在拿出来说。」
韩安冉吸笑气,她自己亲口承认过。
其实早在2020年6月,公安部禁毒局@中国禁毒在线在科普笑气的微博中就夹带了韩安冉和小猪的话题。 严正声明笑气是新型毒品,不可沾染。
当时很多看了那场直播的观众都在问: 「什么是打气球?」 「笑气听起来蛮让人开心,是什么东西?」
面对这些问题,一些网友给出了不太明确的回复: 「笑气,软毒品?」
不用疑惑,笑气就是第三代「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实验室毒品」。 “笑气”的化学名称叫一氧化二氮。 无色微甜的气体,直接吸入人体会出现短暂的快感。 因为有「引爆嗨神经」的特性,这类被医用、添加到食品中的工业气体,成了酒吧里无处不在的常客。
但实际情况是,笑气长期或大剂量滥用,会造成恶性贫血,导致末梢神经及脊髓病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不比毒品中的毒王冰毒危害小。 更可怕的是,笑气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让你笑要你命” 笑气致伤、致残、致死早就不是稀少的个例。 2017年,留学生韩梦溪吸笑气的新闻震惊全网。
短短几个月,韩梦溪就变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废人。 先是神经系统出问题,不能自控。 其次是泌尿系统,大小便失禁一辈子只能带着纸尿裤。 身体防疫系统崩溃,皮肤上会有很多红色的包,根本没法见人。
花光了父母几十万积蓄,本想戒掉,但是这个东西一旦成瘾再难戒除。 她是这样形容自己的: 「我变得没有尊严,为了一口笑气,我会跪下恳求别人,不惜蠕动到别人脚边,任由打骂和侮辱。」
像韩梦溪这样的女大学生,不在少数。 在杭州下沙念书的24岁女孩梁梁,在聚会的过程中偶然接触了「快乐气球」。 好奇心让她尝试了一口,自此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吸笑气让她获得了放纵的乐趣,但是买笑气的费用让她绝望。 从刚开始的几十支变成后来的成百上千支,为了钱,她走上了招嫖卖淫的违法之路。
不仅如此,她还拉上了几个同校女孩儿,提供性服务。 直到被举报,梁梁被抓捕,她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自己除了卖淫还涉嫌吸毒、卖毒。 作为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笑气即便没有被列入毒品名录,也是国家违禁物品。
之前看过一个骇人听闻的报道。 小吴吸笑气好多年,原本生活富足的一家人被困在了笑气里挣脱不出。 母亲劝小吴戒掉,但是女孩根本没办法远离笑气,情绪不受控时,还会发怒殴打母亲。
当记者进行采访的时候,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地笑气的包装和钢瓶。 即便是跟记者对话,小吴手里都紧紧攥着吸食笑气的瓶子。
自从小吴沾染笑气后,她每天去哪里都抱着笑气瓶,一个接一个,吸起来不要命。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得知小吴是在一家酒吧沾染的笑气。 朋友递过来的一个气球,说里面的气体吸了会开心,甚至还能产生快感。 小吴看周围的人人手一个,觉得不是毒品,没有多想就接过来了。 可有了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对小吴来说,她的人生毁于一个气球,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长期吸食笑气的人与吸毒的瘾君子不同,瘾君子直射毒品会有饱和度,达到极致快感就会停止注射。 但笑气,会让吸食者永远无法满足,他们会连续不间断吸,直到死亡为止。
无知和好奇不是吸毒的理由 她姐看新闻的时候,看过这样一条评论: 「笑气不是毒品,何必上纲上线,生活如此焦虑,只要能获得快乐不就好了。」 此处要重点强调,「笑气」就是毒品的替代品。
而这种替代品竟然成了青少年的自嗨工具。
在苏州,警方抓获过3个正在吸食笑气的15岁男孩。 这个三个未成年儿童,轻而易举买了几十盒气弹,警察破门而入时他们正在抢对方手里的气弹。 还向民警笑着喊: “给我,给我!” 满地的弹盒让警察头皮发麻,警察都不敢想,如果晚来一步他们会不会活生生被“笑死”。
调查显示,在欧洲国家,青少年的笑气滥用率高达20%。 2014年,16岁-27岁的年轻人中,至少有8%的人接触过笑气。 2016年,联合国毒品办公室调查显示,“笑气”已成为全球第七大流行滥用违禁药。 在中国青年报做的山东禁毒办数据调查中显示,查获的吸笑气的人员中,青少年吸笑气占比95%。
这个数据,足够触目惊心。 很多人觉得「快乐」是笑气的代名词,为了获得快乐无数人趋之若鹜,稍加引导,甚至不用引导都会有人想尽办法得到。 但是,这个世界上能够让自己愉快的方式有很多,笑气真的不能碰。 千万不要相信狐朋狗友「这玩意儿不会上瘾」的谎言。 一点点是开始,一回头是万丈深渊。
无孔不入的三代毒品 不要觉得毒品离我们很遥远,像冰毒这类确实日常生活中很少见。 但有很多三代毒品伪装性很强,会潜伏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9年《新京报》报道了「聪明药涉毒」事件。
高三的小静成绩不上不下,一家人都很焦虑。 妈妈不知道在哪听到「聪明药」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静开始服药。 神奇的是,田静的竟然飞跃提升,最好的时候考到了班级第六名。 但好景不长,小静开始严重脱发、失眠、心悸、精神状态持续亢奋。
见孩子状态不好,妈妈马上给她停了药。 但是停药后的副作用让小静想去死,成绩也成了倒数。 为了成绩,为了不难受,小静背着家人偷偷从网上买。 直到被妈妈发现送进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这所谓的「聪明药」是摇头丸。 它的作用机制类似病毒,不仅能成瘾还能伤害神经。
还未成年的小静没办法戒除药瘾,只能被送进戒毒所,她的未来就这样毁了。 一个小小的摇头丸,被包装成「聪明药」,换个好听的名字就能让人防不胜防,真的可怕至极。
毫不夸张地说,第三代毒品已成为全球公敌。 被做成皮肤贴、被制成迷奸药、被伪装成跳跳糖…… 三代毒品种类繁多,能够在市面上广泛流传,要么是实验室有毒物质、要么就改变化学结构逃脱法律制裁。 短短5年间,三代毒品已经从250多种变成了将近800种。
与传统的冰毒、大麻相比,三代的危害不仅仅是致死致残,而是流传广泛、价格低廉。 但,三代没有被严禁流通就不叫毒品了吗? 不,三代就是毒品。 全世界的毒品圈都是相通的,磕摇头丸的会认识瘾君子,瘾君子也熟悉打气人,粘毒的绕多远都能走到一起。 就像某位缉毒警说的那样: 「很可能今天你看到一个刚接触大麻的新兵,半年以后,他身上就会开始散发甲基苯丙胺(冰毒)特有的奶香。」 别碰毒品,它是所有人通往地狱的指路牌。 她姐曾经听戒毒所的朋友讲过一个关于缉毒警察的故事。 这个刚满30岁的男人右半边身子全部都是刀伤、钉伤、针孔。 是的,你没猜错,他被毒贩虐待了2年。 这两年间,他一次次直面死亡,只为了端掉大型制毒窝点。 直到毒贩对他有了一丝怀疑,噩梦开始降临。 他被注射毒品、被毒贩侵犯、被藏在地下室遭受惨无人道的殴打。 2年后,救他出来的警察全哭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精神涣散、掉了只耳朵,断了条胳膊,身上千疮百孔。 救他的医生说,动手术那一天真希望自己是神仙,能够让他健康活着。 缉毒警的惨烈不止于此。 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缉毒警的平均寿命只有41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32.5岁。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怕被报复,他们生前不为人知,死后也都是无字碑。 有些缉毒警为了当卧底不惜改头换面,当个「无父无母无家庭」的孤儿,有些缉毒警被毒贩报复到家破人亡。 中国为什么对毒品零容忍? 因为从鸦片战争至今,为了灭毒,死去了太多值得尊敬的人。 没有任何人能替他们原谅毒贩和吸毒者。 《湄公河行动》里有着一句话: 「你之所以看不见黑暗,是因为无数勇敢的人把黑暗挡在了你看不见的地方。」 吸毒者的每一口毒品,都是缉毒警察的命和破碎的家庭。 远离毒品,从不是说说而已,身体力行,广为宣传,教育孩子,以身作则才是根本。 点点在看发声,希望世界再无毒品,希望每一个缉毒警察都能平平安安。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