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八折网 2021-04-17 450 10

豫北乡下:看埋人

赚钱

  看埋人

  作者:张晓峰

  豫北人心眼儿实,说话直,把安葬过世的人直接就叫埋人。埋人是大事,谁一辈子也摊不上几回,谁家也都绕不过去。左邻右舍、本家户族的人闻讯都会主动过来帮忙。村里的头面人物,经常操持丧事的知客,需要主家去请。主家一个头磕在地上,平常有点小过节,闹过不得劲的,此刻都不足挂齿了。放下手中的活儿,洗了脸,换了干净衣服,一路小跑着去帮忙。

  

  帮不上忙的,就去看,看埋人其实也算帮忙,算是捧场。做儿子的,大都想把丧事办得风光些、排场些、隆重些,把心中的哀痛和追悔寄托在这埋葬的仪式中。所以,看埋人的越多,主家觉得脸上越有光,是对主家品行的一种肯定。也有怕人看的主家,因为不孝顺父母,逼得父母寻了短见,舅舅和老表们要借着办葬事刁难一番,让自己丢人现眼。越是怕,看的人越多。边看边交头接耳,指手划脚。让主家如芒剌在背。看客中也有对自己父母不孝的,看得脸红心惊,回家就收敛了不少。大多的葬事办得风平浪静,中规中矩,看埋人也看得心平气和。初看埋人的人,少不得要陪出几滴眼泪。看惯了,眼和心就都硬了,不会动不动就掉眼泪了。

  看埋人跟看戏一样,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埋人,从埋人的头天晚上开始。头天晚上,有“盛大”的祭奠仪式,其实就是作揖磕头,但有规定的程序。吃过饭,响器班吹着哀伤的曲子,为祭奠仪式营造出一种沉痛的氛围。祭奠是按次序的。娘家人是第一祭。如果娘家人是大户人家,来得人就多。大户人家,经的事儿多,懂礼,知客不敢慢怠,生怕人家挑错。领祭的人“身经百战”,作揖、磕头、上香、浇酒,从容不迫。动作舒缓,姿态优雅,让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若娘家人是孤门独户,来的是三两个老弱残兵,祭奠时都摆不成阵容。面对表情傲慢的知客、黑压压围观的人群,自己先怯了阵。常常忙中出错,或者少磕了头,或者多作了揖。看的人虽然不笑,但都一脸的不屑。第二天准成了村里的头条新闻。第二祭是女婿,包括亲女婿和侄女女婿。人们更喜欢看外地或者是城里的女婿出洋相。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即便是在后面学步,也是洋相百出。这些人方面大耳,衣着光鲜,出手阔绰,平常让人羡慕忌妒恨,这回总算是找到了他们不如人的地方,人人心理平衡了许多。别的人再祭,就没什么看头儿了,人们就折过头来去看响器班的表演。

  

  响器班这边的人越来越多,那边的祭奠也已接近尾声。祭奠一结束,响器班的人马上更换节目。原来只是单纯的器乐,现在声乐也开始了。内容五花八门,豫剧、曲剧、坠子,古装、现代,民族、流行,其实是一台丰富的歌舞晚会。表演的人都很卖力,小伙子大冬天的还光着上身,小姑娘则穿着超短裙。因为竞争激烈,如果早早地没了观众,村里再有办丧事的就不会用他们了。有钱的人家,请两班响器来,对着干。往往会把响器班的主演嗓子唱哑了。

  看埋人的高潮是出殡。出殡前,祭奠仪式仍按头天晚上的程序再走一遍。所不同的是,祭奠的阵容更大,围观的人数更多。但这已经不是看的重点。故去的人马上就要入土为安了,亲人们的悲痛也到了顶点。女儿的哭撕心裂肺,闻者无不动容;儿子的哭惊天动地,令天地同悲。儿媳和女婿的哭就多了几分表演的成分。同是儿子,可能是觉得父母有失公允,有所偏爱,表现出来的悲伤程度也不太一样,甚而至于,有的儿子从头至尾不哭一声。这也是回去后街谈巷议的话题。

  

  年龄不同,看埋人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老人们看别人用的是啥棺木,扎的是啥纸活,回家交待儿女们效仿;中年人操心人家办事用的啥烟,喝的啥酒,吃的啥菜,为自己家办事留个小心;年轻人另有别\的目的,看自己喜欢的人也来看埋人了没有,来了就想方设法往近处凑;小孩子图的是拾个鞭炮,抢块点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折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八折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