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出品|凤凰网财经《前行者》 主持人|武辰 文|张雅欣 伴随着十四五开局之年的走进,中国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 站在2025年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的新起点上,我们该如何设定未来体育产业的新目标、新任务?体教融合的趋势与冬奥会等大赛的加持下,体育产业又是否会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本期凤凰网财经《前行者》栏目,邀请到了国乒“初代大魔王”邓亚萍,从她的视角解读“体育精神”,建言体育教育,展望体育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邓亚萍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让现代体育更具包容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在不断向前。“以前大家非常在意成绩,现在可能大家更加喜欢看运动员有没有趣,包括他有没有意思,甚至帅不帅。” 对于这种变化,邓亚萍认为是整个社会不再“唯金牌论”的重要体现,也同时反映出现代体育“重在参与”的应有之义。 除了这点变化外,邓亚萍认为,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还同时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我们最能感受到的可能就是身边的健身房越来越多,运动消费越来越多,所以体育装备类的相关产业增长率是很高的。再一个,就是跟互联网连接的健身器材,尤其是家庭型的健身器材,增长率也是非常高的。 ” 放眼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体育与娱乐两个领域之间的“破圈”越来越多。体育明星跨界娱乐节目,娱乐明星通过体育项目引发“粉丝效应”,两个领域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多。 对于这样的融合,邓亚萍觉得也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产物。“社交媒体有很多的互动性,甭管是体育明星还是文艺明星,其实都是公众人物,核心的东西都是展示它自己最精湛的那个部分,带给大家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就对了。” 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出身的专业运动员,邓亚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醉心于国球乒乓,如今已经退役的她,虽远离球场,但依然积极拥抱新事物,对新兴体育项目亦十分感兴趣。 在她看来,无论是当下热门的击剑、马术、帆船等潮流项目,还是传统的游泳、跑步,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媒体,学习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中受益,各个项目之间不存在“鄙视链”。 “学任何项目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每一个项目给你带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学马术,那可能是培养一个孩子跟动物怎么交流、融合;学游泳,学会让自己放松;球类项目,则非常考验一个孩子的反应。” 邓亚萍同时建议,任何一个体育项目,想要把它做好一定要动脑筋,要善于学习和观察,同时要发自内心的热爱。“不管是打球、游泳还是练击剑的、练马术,还有包括水上运动,甚至于像滑板、街舞、攀岩,这些项目都可以,要因人而异。如果孩子真的喜欢,发自内心去做,而不是强迫他去做,那效果完全不同。” 而在谈到当今青少年的体育素质培养上,邓亚萍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普遍运动太少。“运动项目不用区分性别,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出去玩,不再被‘圈养’。” 以下为访谈实录: 1、体育教育应该分性别吗? 《前行者》:今年两会刚结束不久,您有没有印象比较深的提案和议案? 邓亚萍:这次得到热议的应该是现在孩子的体质问题。 《前行者》:就是大家吃的越来越好,精神越来越好,反而身体素质变差了? 邓亚萍:对,是的。 《前行者》:这是什么原因?是大家重视程度不够?还是营养方面不够? 邓亚萍:我觉得可能还是重视的原因,现在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可能相对来讲要弱一些,包括肥胖,我觉得都是因为锻炼的太少。 《前行者》:现在好像大学生的肥胖率是在上升的。 邓亚萍:对,总体来讲我觉得可能还是“圈养”的更多一点,所以应该让孩子出去玩。 《前行者》:还有一些代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提案,说在体育教育中让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就是分性别教育。比如说男生多练一些足球、篮球这种竞技类的,女生多练点瑜伽这种柔韧性的,您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邓亚萍:我觉得运动项目不用区分性别,可能是有一些项目当然更适合于男孩子去练,有一些项目更适合于女孩子练,但是从本身身体来讲,从他的生长发育,从他的身体所需机能,比如说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平衡性,甚至还有爆发力、耐力,这些是男孩、女孩都要有的能力。 《前行者》:这个提案的背后好像也代表着社会现象,男孩现在越来越爱美了,女孩越来越Man了,您怎么看?是不是因为有这种社会现象所以我们才开始呼吁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邓亚萍:可能有这样的现象吧,但是我觉得其实还是有很多男孩子非常像男孩子的,现在包括练搏击类的,包括健身房撸铁的,这些其实男孩、女孩都有,而且女孩子确实现在也挺喜欢练搏击类的一些运动项目。 2、大家以前最在意金牌,现在更关注这个运动员帅不帅 《前行者》:根据您多年的观察,您认为现在的体育观众跟以前比有什么变化? 邓亚萍:我觉得现在观众的包容性要比以前更好了。 《前行者》:您指的包容性是说运动员即使不当冠军观众也不那么在意了? 邓亚萍:是的,以前大家非常在意成绩,现在可能大家更加喜欢看运动员有没有趣,包括他有没有意思,甚至帅不帅。 《前行者》:更关注个人本身。 邓亚萍:对,我觉得观众在变化也说明社会在进步。 《前行者》:这种关注点会不会有点偏移了呢?是好事吗? 邓亚萍:没有关系,我觉得这就是社会在进步,说明我们对于一个运动项目不是那么的执着追求拿金牌,当然体育本身也不是唯“金牌论”,是“更快、更高、更强”,同时重在参与。 3、靠近互联网端的体育产业增长最快 《前行者》:今年的“十四五”中也提出了2025年要完成五万亿的体育产业目标,但实际上去年由于疫情的原因,整个体育产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我想请问,以您的观察,目前体育产业整个的恢复情况怎么样? 邓亚萍:从整体来看,体育产业一定是向好的,去年疫情给很多线下培训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比如场馆运营,因为去年上半年基本上都不能开门,它的现金流没有了,很多人撑不住了,所以体育培训行业可能超过30%的机构都纷纷关闭。 我们自己团队也经历过这样的困难,尤其是在上半年的时候,从90多个人一直到剩十几个人,那个时候整个团队都觉得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终于我们撑住了,到了去年六月份,政府也号召大家复工复产,一开放了以后很多人就开始来了。 所以从我们观察的数据来看,甭管是来场馆运动的人数,还是最终的收入情况,都比上年同期要好。 从行业来看,我觉得更靠近互联网端且跟体育有关的行业反而去年很好,去年的电竞增长人数非常多,因为大家都在家里没别的事情干,包括家庭健身器材,家庭健身APP,这一类都发展的不错。 那么我们还有五年的时间达到五万亿,也是我们 “十四五”的目标,我觉得是有机会的,因为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现在整个中国体育产业的综合增长率已经跑过了GDP的增速,所以我非常看好,充满信心。 4、体育装备将成为体育消费新的增长点 《前行者》:说到消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促消费”方面还特意提到了体育文化产业,但体育该往哪儿消费是个问题。您觉得大众想要增加体育消费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 邓亚萍:我们最能感受到的可能就是身边的健身房越来越多,适合于女性的运动消费越来越多,包括现在的女性去做各种各样的团操、团课,包括女性穿运动装上街,穿着瑜伽裤直接到机场或者高铁,把运动的衣服穿到了平常的生活中。 所以率先看到的就是装备类的,尤其是鞋服装备类的,它的增长率是很高的。 再一个就是简单易行的,尤其是家庭型的健身器材,还跟互联网连接,这样的健身器材增长率也是非常高的。 去年国务院下发了一份体教融合文件,我们又看到现在把体育课越来越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很多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去学很多的体育项目,在这种大的政策号召下,我们完全可以看到整个社会都动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市场,就是关于中考的体育课培训,针对考试而开的各种培训班。 所以我想一个政策的颁布,它可能就是带来很多发展的机会。 5、体育培训班存在“鄙视链”吗? 《前行者》:像您说的,我们可能要开始从青少年培养一到两项体育特长。您有没有建议,该怎么选?有没有既能够培养运动精神,同时又能够结合中考、高考,在加分上能有优势的项目? 邓亚萍:首先让孩子有运动的习惯是最重要的,不管是打球、游泳还是练击剑的、练马术,还有包括水上运动,这都没有关系,甚至于像滑板、街舞、攀岩,这些项目都可以,要因人而异。如果他真的喜欢,发自内心去做,而不是强迫他去做,那效果完全不同。 《前行者》:您提到击剑、马术、帆船这些潮流项目,让我想到了青少年体育培训的“鄙视链”,好像学这些就显得特别高级,学游泳跑步就显得太过于普通,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邓亚萍:我觉得学任何项目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每一个项目给你带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比如学马术,那可能是培养一个孩子跟动物怎么去交流、融合、照顾它,培养了对于动物的一种爱;或者是学游泳,你到水上或者到水里,不是一个劲的在那练就好了,你越紧张越不快甚至越紧张越往下沉,学会让自己放松;比如球类项目,非常考验一个孩子的反应。 所以不要小看一个运动项目,好像我就学了这么一个东西,任何一个体育项目,你想要把它做好了,一定要动脑筋,一定要善于学习,甚至要善于观察。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有它好玩的地方,也有它魅力的地方,完全是取决于孩子,不是取决于这个项目说是有什么鄙视链,我不认同。 6、为儿子考察电竞俱乐部 《前行者》:您给孩子选了什么项目,除了乒乓球? 邓亚萍:他自己喜欢篮球。 《前行者》:我听说前一阵您还特地给孩子去考察了电竞。考察结果怎样? 邓亚萍:因为他自己打电竞打得还不错,我跟他讲,我说我不反对你从事电竞这个职业,但是我要去看一看这个职业,我相信做任何一件事情,做职业和只是一个兴趣爱好,那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我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讲,我知道,你想要把一个项目做好,那是全身心的投入,甚至于你付出了很多,最终可能也没有拿到冠军,它需要非常多的综合的因素。所以我说,那既然你喜欢电竞,我也不反对你走这条路,但是我可以去看一看,电竞俱乐部平常是怎么训练的。 看完了以后,我就跟他讲,我说电竞俱乐部的运动员一天最少要练12个小时,比乒乓球练得要多,我说你要不要去。 《前行者》:他怎么说? 邓亚萍:好像他觉得这个还行。 《前行者》:所以如果乒乓球和电竞两者择其一,他还是选乒乓球? 邓亚萍:我看他现在的选择是这样。 《前行者》:您之前好像参加节目的时候也跟PDD一起同框过,您当时对他的印象怎么样? 邓亚萍:我觉得PDD非常地优秀,他超出了我想象。因为之前了解得并不多,我觉得可能电竞选手相对都比较内向一点,没有想到PDD非常地开朗,而且还很善于跟别人去沟通,我觉得这是蛮难得的,而且他的知识面,包括眼界都很宽,我觉得挺好的。 《前行者》:您本来以为PDD是个宅男? 邓亚萍:对,本来我是觉得可能话不多,比较闷,但好像不是这样的。 7、奥运会一直以来是以吸引年轻人为目标 《前行者》:您刚刚也提到了街舞和滑板,马上要加入到巴黎奥运会了,以后我们再提起说,我的小孩又玩滑板又跳街舞又打电竞,好像变成了一种奥运精神。您觉得这种运动真的能够代表奥运的“更高更快更强”吗?它和我们印象里吃苦耐劳的体育健儿好像不太一样。 邓亚萍: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来讲的话,我认为如果你要想成为世界冠军,或者奥运冠军,你一定要吃比别人更多的苦头。所以不用去考虑是滑板还是街舞,还是说攀岩甚至电竞。只要你想在这上面能够拔得头筹,如果你不下苦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去狭义地去理解这个就是体育项目,这个不是体育项目。 《前行者》:但另一种声音好像说,现在是流量的时代,大家爱看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由于街舞可、滑板、电竞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所以奥运会就跟上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有一种更加市场化的倾向,您觉得是这样吗? 邓亚萍:我曾经在国际奥委会工作了13年,国际奥委会一直以来是以吸引年轻人为目标,就是什么项目是当今年轻人最喜欢的或者最受欢迎的,它就会争取把这些项目吸纳进入到奥运会当中。因为它核心来讲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奥林匹克大家庭当中,让奥林匹克的精神一代一代去激励下去,所以它必须要跟上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 国际奥委会对于每一届的奥运会比赛,都会有综合的项目评估,比如收视率、门票售卖情况、赞助商评价、观众评价等等。评估后由国际奥委会委员来投票决定,排名靠后的几个运动项目有可能就会被投出去。总体的趋势是发展的,有进有退。 《前行者》:吸引年轻人更多的去看,不能忽视的就是偶像的力量。前一阵王一博参加摩托车的比赛,一下就把这项小众的体育运动带到了大众的面前。但是现在有一种声音说,体育这么专业、严肃的领域,是神圣不可玷污的,饭圈文化进入到专业领域,带来的是更多的利好还是不好? 邓亚萍:我觉得首先体育是面向大众的,不只面向运动员,冠军、榜样的力量或者是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 比如我们有一个运动项目,可能因为出了一个冠军,然后它带动很多很多的年轻人,甚至很多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个运动项目当中,比比皆是。所以还是那句话,不用管他是体育明星还是娱乐明星,他们是带动大家去运动,带动大家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就对了。 《前行者》:一方面王一博、韩寒、林志颖这样的明星加入到专业领域,另一方面也有更多的体育的明星开始“爱豆”化,比如说像张继科、福原爱、刘国梁,您怎么看待这些出圈的体育明星?他们受到的关注更多的不是体育成绩,而是个人的生活。 邓亚萍:我觉得这也是时代的产物,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社交媒体有很多的互动性,所以我觉得甭管是体育明星还是文艺明星,核心的东西都是展示它自己最精湛的那个部分,运动员最精湛的部分就是很拼,积极向上,为国争光,文娱类的明星,可能他的唱歌唱得很好,他的舞跳得很好等等,总体是让人们欣赏的,而且大家是喜爱他的,我不觉得是哪个破哪个圈,其实都是公众人物,所有的公众人物都要注意他的言谈举止,他要做好表率的作用,我觉得这可能是重要的。 8、邓亚萍谏言年轻运动员 《前行者》:运动员和其他的偶像明星不同的是,他们可能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一直在做同一件事,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大众热情和资本的追捧,您觉得他们该怎么样面对,会不会被吞噬? 邓亚萍:这个问题非常好,确实我们现在的运动员需要面对可能比我们那个时候更复杂一些的环境。 邓亚萍:我觉得首先来讲,他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为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是非常短暂的。到了最后国家队这个阶段,其实前面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了,我们尽可能地把你的运动生涯拉长,同时你需要很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伤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要清楚你自己仍然是一个是运动员,拿冠军是你最重要的本职工作,剩下的话我觉得就是更好地去分配好时间就可以了。 《前行者》:现在好像市面上不乏体育偶像,但是当我们真正说到一个时代的顶级体育偶像的时候,好像又寥寥无几。比如说上一代有姚明,有李娜,有林丹这样的选手,我们是不是从一个体育行业逐鹿群雄的时代,慢慢地没落了? 邓亚萍: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运动员,他真的是称霸这个项目的时间长,因为如果说是只拿一个冠军,然后就没了,不可能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我认为是特点,就是这个人的性格也好或者打法也好,特点特别的鲜明,这可能也会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除此之外的话,就是他的这种拼搏的精神,非常让大家能够有所鼓舞或者感动。 其实现在我觉得能够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真不容易,因为大家的时间碎片化了,而且注意力也分散掉了,因为太多抓人的东西。 9、谁能成为体育界下一代顶级偶像? 《前行者》:现在有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选手——谷爱凌,她在世锦赛上刚刚拿到了两金一铜,也是奥运会夺冠的热门人选。但是她的身份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因为她是美国出生长大,现在成为了归国的中国运动员,您怎么看待这一类运动员? 邓亚萍:我觉得首先我们要尊重人才,她妈妈是中国人,她能够代表中国队,我觉得很好,我们应该很自豪才对。我们应该多一点这样的队员。 我前段时间也看到一个报道,她已经拿到了斯坦福的入学通知书,她不仅仅是滑雪,同时学习也很棒,很全面。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地去拥抱人才,只要这个人才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甚至为国争光,我们都应该欢迎,越多越好。 《前行者》:所以谷爱凌有成为下一代体育偶像的潜质? 邓亚萍:我觉得这姑娘非常好。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