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近日,有一家国内科技公司正在测试一种名为互联网广告标识工具,用以规避苹果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规则。而科技公司开发这种工具就是为了对抗苹果从ios14.5开始,推出的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规则。
那么,这个互联网广告标识(CAID)到底是干嘛用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比如在某网上商城搜了个蓝牙耳机,然后打开另一个软件,立马收到N条蓝牙耳机的广告。又比如在某商城下单了一个手机膜,然后打开新闻软件的时候,居然也一堆手机膜的广告。先不说这广告精准不精准(比如已经下单了某件商品,应该推关联商品而不是再推荐同样的商品),但是你在某一平台的行为,确实被标签化以后跨平台推送,这是大数据精准营销的基础,也是大数据杀熟等等的潜在数据源。
对此苹果公司发出警告:“我们发现您的应用收集了用户和设备信息,且为用户的设备创建了唯一的标识符”,开发人员必须在14天内更新应用以符合苹果商店的规则,否则可能会被下架。众所周知今年的315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说保护客户隐私,但是这些互联网大产窃取用户数据却从来没有上过榜单,难怪李彦宏说国人愿意用隐私去换便利。
更让人无语的是在国内,居然让苹果来警告这些大厂,而华为、小米无动于衷,这种行为确实是非常的讽刺。很早以前说过,国产手机要战胜苹果,至少得把用户当个人,而不是想怎么继续榨取用户剩余价格。国产品牌在个人隐私的保护上必须向苹果看齐,不管是表面的还是真心的,至少形式上得显示出重视,否则永远都是一个跟随者。
当国产手机价格不断向上攀升最终开始和苹果抢用户时,硬件参数文字游戏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和服务。能付出苹果价格的用户,必然不能再像低端市场用户一样当傻子对待,也不能认为他们普遍不懂自己的隐私的价值。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