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帽SEO 据《印度经济时报》网站2021年3月26日报道,中国军方于2021年3月25日表示,由于中印就班公湖地区撤军问题经过多轮协商和共同努力,目前在所谓拉达克东部地区的紧张局势“明显缓和”,但其没有透露何时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LAC)沿线的其余地区撤军。
【目前中印前线部队已在班公湖地区完成脱离接触】 文章称,经过一系列军事和外交谈判,中印两国于上个月已按照脱离接触协议,完成了从班公湖南北两岸的撤军和武器撤离程序。 但文章特别强调称,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LAC)沿线的其余地区,脱离接触尚未发生。
【中印在所谓拉达克东部地区的紧张局势明显缓和】 文章称,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一次线上媒体吹风会上说,目前,中印两国在班公湖地区部署的一线部队已经脱离实际接触,两国都对目前这一重要进展给予了积极评价。任国强大校说:“在中印两国的共同努力下,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得到明显缓解。”任国强大校指出,中印两国同意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沟通,以推动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其他问题。 文章称,2021年3月2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就“印外交部发言人敦促中方在所谓拉达克地区实控线沿线的剩余摩擦点完成撤军”这一提问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希望中印两国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遵循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对话与沟通,稳定现地局势,防止边境局势出现反复,逐步有序达成两国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中印两国在其他摩擦点的脱离接触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2020年,中印两国在班公湖地区发生冲突后,中印两国军队进入持续边境军事对峙,双方通过增派数万名士兵以及重型武器,逐步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 作者:宁浦版权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章内容系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延伸阅读 主权归我使用权归你印度把边境问题当儿戏? 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却也是两国关系的多事之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林民旺,在视频《再观龙象弈局》中深入解读困扰中印边境多时的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 戳这里→ 在林民旺看来,这就是一场印度“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挑衅,是非曲直已经很清楚。 但在这一事件中,印方暴露出来的思维方式,或许值得我们仔细分析。 今日推送《再观龙象弈局(中)》↓ 01. 霸道 印方的行事逻辑,第一个特征就是霸道!所谓霸道,就是印度可以做,别人不可以做。 回顾2017年的洞朗对峙。当时中国在洞朗地区修建边境公路。印度方面认为洞朗是中国和不丹的争议地区,中国则表示中国跟不丹根本没有争议——洞朗完全属于中国。 但是,印度认为,中国修路“影响”到了印度安全。于是印度以在这个地区有安全关切,直接派部队阻止中国修建道路。 这是一个典型的霸权逻辑:你的行为可能影响我的利益或安全,那你就不可以这么做,我就有资格去阻止你。 2020年,印度首先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开始架桥修路、修哨所、建直升机停机坪等等,一系列的行为明显伤害到中国的安全。 4月份,中国开始要求印度照顾中方的安全关切,但是印度不听。作为反制,中方也在自己一侧搞基础设施建设。 但很明显,搞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强项。印度发现比不过中国,速度比中国慢,也搞不起那么大的工程。 所以印度回头就说,说我不搞了,你也不能搞,你要把所有基础设施都给拆掉。 这里头的逻辑就很有趣了:印方挑起来的,作为反制,中方同样搞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印方比不过,就要双方都把它拆了。 所以可以看得到,印度的这种做法和逻辑,是典型的霸道主义。
02. 冒险 8月底,印度抢占班公湖南岸,这样的一个行径是典型的破坏现地局势,典型的挑衅。 另外一个方面,印度首先开枪,就是为了保证它强占的“果实”能够保住。这个完全是改变规则的做法。 也就是说,印度为了这个一定意义上说不太大的利益,甘愿冒可能发生战争的风险。 事实上,在历史上,印度一直这样。 1962年7月,印度同样推行“前进政策”。当时中方包围了印度的哨所,正要想端掉,尼赫鲁宴请中国大使,恳请放印度一马。中方出于各种考虑,最后没有端掉印方哨所。 可是,印度的总结却说,中国还是怕我们的,并且此后继续在边境上步步紧逼。 这就是印度:典型的冒险主义的做法! 03. 筹码 印度注重谈判。手上有筹码的时候,印度会很强硬。 比如洞朗对峙的时候,印度在一线有非常强的兵力部署,各方面状况一定意义上说比中方有优势,所以它可以无限期地通过谈判拖延下去。 在2020年的对峙发生之后,在中印边境西段全线对峙之后,主动权可以说掌握在中方手上。对印度来说,它的做法就是增加谈判筹码。 第一种做法,是在边境上增加摩擦点,比如抢占班公湖南岸,用班公湖南岸来换班公湖北岸。 与此同时,印度封杀中国APP,对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等各方面进行设限,多方位加大中国成本。 再者,印度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有意走近,搞印太战略,这也是从战略上给中方施压。 总结来说,印度的做法不是要减少分歧,而是要扩大分歧,以此增加筹码,跟中方谈判。 这是印度一直以来的策略。 对于中印边境的西段,过去尼赫鲁说过,中印边境西段不是印度的已定界,印度统治到哪里也不是准确的。 但1960年之后,尼赫鲁和中国谈判的时候,就认为西段是可以交易的,那属于印度的。 现在中国的新藏公路,也就是219国道,印度说,你可以使用,但主权是属于印度的,使用权可以给你。所以当年周总理就问“难道我们是战败国吗?” 所这就是印度人的思维,一定要把分歧扩大,才能够保证在谈判拿到足够大的“蛋糕”,这是它的很典型的做法。 04. 上下一致 印度在边境上的做法,实际上高层和一线官兵,是想法一致的。 在6月17号的电话当中,王毅外长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就明确说,要找出肇事者。 但是印度有没有找出这个肇事者呢?没有。 印度后来一系列的做法,实际上是在鼓励一线部队敢于挑衅。比如对20名伤亡士兵举行国葬、给巴布上校高额抚恤金、在共和国日上授勋。 这一系列行为都是鼓励一线部队要敢于挑衅、敢于进攻,进攻的后果政府会承担。 所以一定意义上说,印度在边境上的很多行为是来自印度高层的授意。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