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八折网 2021-03-27 450 10

“紫发女”翻车!美国官方的中文翻译为什么一蟹不如一蟹?

赚钱

  是否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决定其能否在中美外交重要场合做好翻译工作的重要因素。

  文│王仲昀

  前几日中美高层阿拉斯加战略对话过后,中方翻译张京表现出色,再度引发网友们对我国外交“翻译天团”热议。(详情请看:)

  相比之下,美方那位紫色头发的翻译颇受非议。目前来看,这位紫头发的翻译,招致批评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翻译磕磕绊绊,业务水平饱受质疑;二是一头紫发被认为不适合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场合。

  有美国网友看过她在会场的照片后表示,“难怪中国会说我们没有认真对待这回事。”

  

  看过张京的学霸履历之后,网友也难免好奇,此番饱受批评的美国紫发女译者,究竟来者何人?

  毕业顶尖翻译院校,此前曾为特朗普服务

  全球顶尖三大翻译学院之一的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ddleburyInstituteofInternationalStudiesatMonterey)在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过后,提到了这位毕业于此的翻译。从其社交媒体上能够得知,“紫发翻译”名为LamChung-Pollpeter(钟岚·波尔彼得)。

  

  此外,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还曾发布过钟岚在2019年陪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中方的动态。当时显示钟岚的头衔是:U.S.StateDepartmentInterpreter,美国国务院口译。

  

  从她和特朗普坐在一起的照片看,当时她还没有染紫发。

  

  在负责外交事务的美国国务院,设有语言事务司,下辖一个口译处,算是美国官方的翻译机构。在美国国务院官网简介中,语言事务司由美国首任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创办于1789年,为美国国务院、白宫和其他联邦政府机构提供翻译服务,服务对象包括总统、第一夫人、副总统、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其他内阁官员等。

  不过这个机构却相当精简。仅有的16位正式口译,对应10门外语。真正对应到中文的翻译,正式员工就两位,而其余的工作就外包给独立承包商。

  在成为正式中文口译前,钟岚就做过这种独立承包商的工作。她于2003年进入翻译行业,而在2007年,她曾拿下美国国务院一笔7万美元的订单。

  2017年,钟岚“转正”成为美国国务院正式口译员工,年薪是15.2万美元。当年11月,她作为当时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的随身翻译,出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美领导人会晤现场。

  

  此后,钟岚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翻译员,参加了中美领导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会晤,以及上述特朗普与刘鹤的会谈。

  

  有意思的是,这次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并非钟岚与中方翻译张京的第一次见面。早在2015年,在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习近平总书记举行的白宫欢迎仪式上,二人曾站在一起。照片上看,张京与当年变化不大。

  

  这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令钟岚的翻译受到不少质疑。网上传出的视频来看,明显能听出断断续续的感觉,其间夹杂着各种诸如“嗯”“额”语气词。除了词不达意,甚至还有“火上浇油”。

  对此,很多网友都提到了一段具体例子。当时布林肯的原话是:Ithelpscountriesresolvedifferencespeacefully,coordinatemultilateraleffortseffectively,andparticipateinglobalcommercewiththeassurancethateveryoneisfollowingthesamerules.(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帮助各国和平解决分歧,有效协调多边努力,确保每个人都遵循同样的规则参与全球贸易。)

  而钟岚将这段话翻译成:因为我们要争取和平,希望能通过多边的这个办法,来解决问题,那么我认为,这个世界也是非常同意这样的一种做法,要捍卫我们所从事的,以及现在所有的这些规则。

  “世界非常同意这一做法”的表达,显然超出了原意。但这些细节也不能说钟岚的翻译一无是处,作为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与美国国务院中文口译的她,在中文翻译水平上自然有其造诣。

  只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当天的表现,与张京又快又准的翻译相比,就很难让人满意。因此,在那样的场合下,业务水平才使得紫头发看上去更加突兀。

  

  张京当天的翻译又快又准

  历任美国国务院中文翻译

  由钟岚的表现,很多人联想到此前的美国国务院中文口译。目前的两位正式员工除了钟岚,还有一位经常出现的大叔叫做迈克尔·严(MichaelYan)。

  有资料显示,严大叔为美国国务院效力了19年,其母语是中文,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权威人士对他的评价是:中文是母语,输出很容易理解,但是由于速记有些力不从心,准确度不够。

  

  在钟岚和迈克尔·严之前,高个子翻译吉米·布朗(JimBrown)可能更为中国人所熟悉。这位美国国务院前首席代表中文翻译,如今已经退休。

  2014年11月11日晚,北京中南海瀛台,习近平主席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晤。当时二人身侧,各自伴随一位译员。站在奥巴马身旁的,正是布朗。

  

  在其翻译生涯中,吉米·布朗始终凭借自己娴熟的中文口译功底,几乎出现在所有重要的中美外交场合。他先后为美国总统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担任首席中文翻译。

  

  和有着华裔面孔的钟岚等人不同,布朗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过硬的中文翻译功底,与其年轻时的经历有很大关系。1953年,布朗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由于父亲是外交官,布朗在上世纪60年代便跟随家人到中国台湾,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并在辅仁大学学习历史与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后,布朗第一份工作是在泛美航空公司做咨询顾问,也因此有机会在1978年内来过13次中国。

  当时适逢中国改革开放与中美建交,美国政府对精通中文的口译人才需求变得急迫起来。于是,布朗被调任到美国驻华大使馆,首次任职4年。之后又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两次在中国工作,每次都长达7年之久。

  谈起最早与中国老百姓打交道的经历,布朗说那时中国人对一个会讲中文的老外都感到非常惊讶和好奇。当年,布朗在路边的一个小吃摊上,用地道的普通话向服务员点了一碗面条,令周围的人都目瞪口呆,“快看,这个老外会讲中国话”。

  很快,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竟招来了警察劝布朗离开,因为他在这引起了交通拥堵。

  

  布朗(左)和美国民主党政客约翰·克里

  除了普通话,布朗还会说中国广东话以及日语、韩语和法语。他曾表示,学习中文并不比学习其他语言要困难很多。但汉语中的四字成语最难翻译,因为其往往蕴含着历史典故和背景知识。

  在布朗之前,美政府中最出名的中文翻译要数美国前驻华公使、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ChasW.Freeman,Jr.)。1972年,作为尼克松访华时的首席翻译,傅立民首次来到中国。当时,傅立民不仅帮助建立了美国驻华联络处,还见证了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历史性时刻。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尼克松总统首席中文翻译傅立民

  作为一名“中国通”,傅立民也曾多次提到他与中国的故事。1979年,他到北京出差时,在一个周六,沿着南池子散步,快走到长安街时看到角落里有人推着小车在卖面条。傅立民买了一大碗面,边用筷子吃边问他:“你是哪个单位的?”他说:“我是个体户。”这令傅立民意识到:中国正发生大变化。

  今年2月,傅立民谈到中美关系时表示,美国想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展开竞争,应该先解决自身乱局。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绊倒”中国,阻止中国超越美国,但这更可能适得其反。他认为美国必须审视自身问题,进行自我修复重建,才能与中国展开有效竞争。

  从以上四位美国国务院中文翻译的履历看,中文水平固然重要,但既然是国家层面的翻译,业务水平又不能仅仅与语言能力画等号。是否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决定其能否在中美外交重要场合做好翻译工作的重要因素。

  参考资料:冰汝看美国、环球时报、观察者网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另据报道:

  外交部“翻译天团”来了,“四大女神”都是什么来头?

  她们大气从容、干练敏捷、优雅得体。每每在两会和重大外交场合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与“门面”,让人惊叹不已。

  文|一一

  3月19日,中美高层官员自拜登上任以来的首个面对面会谈在安克雷奇结束。由于美方率先挑起争端,气氛一度剑拔弩张。杨洁篪的“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以及王毅关于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老毛病要改一改了”的观点,让这场举世瞩目的对话,在全球媒体、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直到现在仍热度不减。

  

  其中,翻译官张京更是将杨洁篪近20分钟的临场脱稿发言,以极其流畅、准确的方式翻译出来,其沉稳大气、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迅速征服了全球亿万网民。

  

  “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是顶配”来源:@荷兰豆养殖专家

  

  

  “这个眼神是那种虽然困难,但没在怕的。”

  相比之下,美方的紫色头发翻译则被吐槽了一地。除了一头不合时宜的紫色头发让美国网民感到尴尬无比之外,她孱弱的中文专业功底才更让人无语。不仅很多地方翻译不到位,有的地方还自说自话地添加了布林肯并未说出的语句,让整个发言显得攻击性更强了……

  

  紫发翻译(左)与布林肯

  中美翻译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下立判,更加凸显了美方这场无准备的外交仗打得尴尬至极。

  其实,除了这次火出圈的张京,外交部翻译司的四大翻译女神不仅颜值能扛,翻译能力更是杠杠滴!她们大气从容、干练敏捷、优雅得体。每每在两会和重大外交场合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与“门面”,让人惊叹不已。

  01

  “首席翻译官”张璐

  

  张璐出生于1977年,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她是重要对外场合的首席翻译之一,并且是总理的御用翻译,曾经连续十年在总理记者会上担任翻译。她最为著名的翻译就是把古诗词完美地翻译成了英文。

  比如,温总理曾引用《离骚》的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张璐巧妙地译为“FortheidealthatIholddeartomyheart,I’dnotregretathousandtimestodie。”(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也不会后悔)。古汉语中“九”泛指“多”,张璐译为“thousandtimes(一千次)”非常准确。

  又比如,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张璐翻译为“Nomatterhowhighthemountainis,onecanalwaysascendtoitstop.”后半句尤其翻译得非常好。always(一直)表现出誓要登顶的坚定信念。

  再比如,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

  张璐翻译为“Differencesbetweenbrotherscannotsevertheirbloodties.”(兄弟之间的分歧,是无法割断他们的血脉亲情的。)

  “小忿”有愤恨的意思,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想到用differences(分歧),而不是用angry等表示愤怒的词,非常有机智,比较得体。在翻译行家看来,张璐的古诗词翻译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

  古诗词本身理解起来就难度比较大,要让外国人完整的理解更是难上加难,张璐却能够“信达雅”,足见平时下的功夫之深了!目前她担任外交部翻译司西葡语处处长,可见能力之强。

  02

  “最美女翻译”张京

  

  “神似赵薇”就是这位“最美女翻译”最常见的标签了。

  早在2013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身穿黑色职业装,留齐肩长发,神情专注的女翻译张京,就因表情冷艳,神似赵薇,吸引了现场不少镜头,并瞬间红遍网络。

  张京的学习历史就是一部学霸史,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读高中的时候就擅长自学英语,老师还没有讲的一课,她基本上就已经自学完了,因为长相出众,很多人都说她是美女学霸。张京的同学说,“她就是一个全才,在高手如林的杭外,她各科成绩一直都保持班级前五名,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不仅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很突出!”

  张京在杭外读书时的高中班主任,英语老师胡跃波说,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将来进入外交部门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

  

  在外交学院里她也实力突出,表现十分亮眼,常常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演讲竞赛,在校期间,张京还先后获得了“外研社杯”“21世纪杯”的冠军,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仅如此,张京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她时常出现在院系的文艺晚会现场,唱歌跳舞、主持,全部出类拔萃,还画得一手好画。

  她虽然个子不高,但体育很好,最喜欢的项目是排球,还是学校有名的“排球女将”,这样的张京,一度成为学弟学妹羡慕钦佩的“牛掰学姐”。

  2007年,中国外交部首次对外招收翻译,这是一场极为严格的人员筛选,对应聘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包括翻译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表达习惯、声音状态和刻苦精神等方面考察。

  最终,在200多人的优秀学员竞争中,张京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也是唯一一个顺利成为翻译官的人。

  工作场合中的张京淡定自若、沉着冷静,不苟言笑,私下里却是一个性格开朗、爱笑爱旅游的随性姑娘。此外,这位冰山美人已经拥有了一段十分幸福的婚姻,据称,另外一半也从事外交工作,两人都生活十分低调。

  03

  “最冷女翻译”钱歆艺

  

  “从没见她笑过”,是网友对钱歆艺最深的印象。

  她之所以被网友熟知,是因为在2015年3月6日的全国两会政协记者会上,佩戴了一个小小的发夹,清秀的五官、清新的气质让她走红网络,被称为美女翻译“发卡姐”。

  钱歆艺在上初中的时候才开始学习英语,与很多的孩子相比起步已经很晚,但是个性要强的她依旧非常刻苦努力。她和张京的母校都是杭州外国语学校。钱歆艺大学毕业后顺利考入外交部翻译室,是一位既努力又美貌的小姐姐。

  

  04

  “小清新翻译”姚梦瑶

  

  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美女翻译姚梦瑶凭借其娴熟淡定的现场翻译,被媒体以“小清新翻译姚梦瑶成为两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题播发了一组其担任现场翻译的工作照片。她因此被网友称为“小清新翻译”。

  她是翻译天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而且因为常常有着非常呆萌的表情,人送外号“呆萌女神”。

  姚梦瑶是江苏常州人,她的父母都是老师,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让姚梦瑶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对英语有很大的兴趣。很早的时候,她的同学群中就流传着说,姚梦瑶能够背下英语词典。

  她从小就是班花和学霸,同学们回忆起来对她的印象都是成绩很好,长得也很漂亮,并且多才多艺,书法、演讲……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以后,顺利考上了外交部,我们才得以一睹她的风采。

  

  带着江南女孩子的特有娴静,姚梦瑶也有调皮可爱的一面。小时候,她在一节音乐课上趁着起立,悄悄地把前排一个男生的椅子给抽走了。当老师说坐下的时候,前排的男生就摔倒了。

  当然,更多的时候,美女翻译官还是展现着自己独立干练的一面。李克强总理夫人程虹第一次出访埃塞俄比亚的时候就带了姚梦瑶担任随身翻译。其实,总理夫人自己就是英文专业的教授,她带姚梦瑶出访,足以见到姚梦瑶的实力了。

  梳理翻译天团女神们的履历可以发现,她们大多毕业于外交学院,进入外交部翻译室,通过严格筛选、疯狂练习、周密准备等严苛的淘汰式培训考验,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她们担负着将“我们的声音”准确传神地传递给“他们”的任务。她们的表达,代表着国家的态度。她们的言行,代表着国家的风度。

  愿女神们智慧与美貌长存!

  延伸阅读

  布林肯称应该给中方翻译加薪杨洁篪回了一句"Yeah"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3月18日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美方率先挑起争端,气氛一度“剑拔弩张”。这场举世瞩目的对话,在全球媒体、社交平台上直到现在仍热度不减。

  其中,一个和女翻译张京有关的小细节又火了。杨洁篪、布林肯同中方翻译互动一幕,缓和了现场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我方外交人员的专业程度。

  首场对话的开场陈述阶段,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两人的开场白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洁篪随后回应,点明了美国当下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

  杨洁篪发言结束之后,想让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继续说几句。此时,我方翻译张京说:“我先……先翻译一下。”

  杨洁篪微微一笑:“还要翻译吗?翻吧你。It'satestforourinterpreter!(这对翻译是个考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插话说:“我们应该给翻译加薪。”

  杨洁篪回答说:“Yeah。”

  这一段正能显示出中方外交人员的专业程度。曾长期站在中美外交一线,被老布什称为“老虎杨”的的杨洁篪,临场作出反应,严正阐明我方立场,一一驳斥美方的指责。而中方代表的现场翻译以沉稳大气、完整准确的表达,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国外交人员的风采。

  她专业的翻译,准确的表达,不仅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赞誉,也引发了好奇,这位翻译究竟是谁?

  

  “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是顶配”来源:@荷兰豆养殖专家

  “这个眼神是那种虽然困难,但没在怕的。”

  

  “她干得非常不错!”

  

  原来,她就是外交部翻译司的高级翻译张京。

  其实,早在2013年,张京就已经“出圈”。当年的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一位身穿黑色职业装,留齐肩长发,神情专注的女翻译,因表情冷艳,神似赵薇,吸引了现场不少镜头,并瞬间红遍网络。她就是张京。

  

  根据杭州《都市快报》的报道,张京是杭州人,2003年从杭州外国语学校毕业,保送到外交学院英语专业,2007年被外交部录用。因为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很多外交学院的同学都尊称张京为“牛掰学姐”。

  张京初中和高中的同学奚先生告诉《都市快报》说,“她就是一个全才,在高手如林的杭外,她各科成绩一直都保持班级前五名,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她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奚先生说,“不仅学习好,其他方面也很突出!”

  张京在杭外读书时的高中班主任,英语老师胡跃波则说,张京是个执着、专注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她初中起就立志做外交官,想将来进入外交部门工作。高中三年她成绩很优秀,完全有能力进北大、清华这样的综合性大学,但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进了外交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当中国网友被中方翻译人员的表现“圈粉”时,不少美国网友却对美方代表团中一位染紫色头发的翻译感到不满。

  

  从社交媒体流传的视频画面来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右手侧的确坐着一位“染紫色头发”的女士。观察者网根据《南华早报》视频录像查证,该女士为美方代表团的翻译人员。

  有人表示美方在会谈上的表现已经足够尴尬了,“与中方对话还派出一位染紫发的女士,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100倍”。

  

  就此事讨论最为热烈的一条推文认为,在这种场合让染着紫色头发的人士参与,会被认定为美方“软弱”,并讽刺做出这一决定的布林肯,是“战略天才”。此条推文获2300次转发,超1万点赞。

  

  作为国际外交领域内最重要的一场交锋,美方因准备不足自作聪明,沦为笑柄。美方不遵守事先有关发言时间的约定,挑衅在先,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礼仪。而当发现美国外交代表团还有这样一位“染发成员”后,有网民感叹:“难怪中方说我们毫无诚意(takeitseriously)。”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八折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八折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