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赚钱 原标题:无法蒙受之重: 光伏产业链涨价卡住了谁的“脖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通威太阳能8月10日宣布再度提升单晶电池代价时,一句“活久见”成为业内人士对近期光伏产业链代价上涨的普遍评论。 这场从本年7月份开始上演的光伏产业链涨价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并引发终端市场的强烈反应。有光伏经销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突如其来的涨价已经“乱了”组件现货市场,不少光伏项目已经思量延后甚至停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识到,在本轮涨价中,下游终端企业成为“最受伤”的一方:一方面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越靠近用户环节的利润空间越低,来自上游的涨价压力会进一步压缩终端市场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将影响下游电站投资开发商的积极性,终端市场的整体热情降温,终极“反噬”整个光伏产业链。 “这次涨价会造成下游企业不能蒙受之重。”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应对由短期供需失衡造成的短期涨价,需要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的配合积极,将影响降至最低。 组件厂商“两头难” “现在拿不拿得到组件都是一个问题,项目也干不起来。”一家光伏电站投资企业卖力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产业链涨价来势汹汹之下,“开工赔死、不开工等死”的灰心情绪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几家光伏企业处相识到,本轮涨价潮让处于制造环节末端的组件厂商以及靠近用户市场的终端企业苦不堪言。 一位不愿具名的海内某一线光伏企业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上游涨价导致组件报价目前存在一定的“乱象”,尤其是某些组件代工企业已经停掉了订单,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 海内光伏产业上一轮的连续涨价出现在2016年三季度末。 彼时,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创下阶段性新低后迎来反弹,随后动员单、多晶硅片代价短暂性上涨。但2018年,由于光伏产能集中开释,产业链迎来大幅贬价。以多晶硅料为例,截至本次产业链涨价前夕,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近两年的代价降幅为66%。 在平价上网的大配景下,光伏产业链本轮的涨价简直有些“疯狂”。 截至8月7日,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的最新不含税报价约88.23元/公斤,较6月尾的报价上涨51.67%。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价与2018年第四序度和2019年一季度的代价水平相近。 因多晶硅料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涨价很快传导至硅片、电池片端。上市公司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纷纷因多次上调产物代价,而站上了“风口浪尖”。 7月下旬,隆基股份两次上调硅片代价,其最新报价为:单晶硅片P型M6 175μm厚度(166/223mm)3.03元/片,单晶硅片P型G1 175μm厚度(158.75/223mm)2.9元/片,较6月尾的报价分别上升15.65%、14.62%。 通威太阳能则纷纷上调了单多晶电池代价,其最新报价为:多晶电池(金刚线157mm)0.60元/瓦,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6.75mm)0.95元/瓦、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58.75mm)0.97元/瓦,单晶PERC电池(单双面166mm)0.97元/瓦,较6月尾的代价分别上涨20%、21.79%、21.25%、21.25%。 与此同时,来自光伏玻璃、银浆、封装胶膜、焊带、铝边框等辅质料代价团体“水涨船高”,进一步助推了产业链的涨价潮。涨价压力聚集到了组件厂商身上。 “这次涨价对组件厂商的影响很大,不得不通过涨价来分散压力。”前述光伏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组件厂商在涨价潮中饰演着两头难的脚色,一来需要直面上游硅料、硅片、电池片以及辅材等涨价所带来的压力;再者,组件厂商直接与终端市场打交道,提价势必会受到来自终端的施压。 不外,此轮光伏产业链涨价也让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的话题升温。 “组件企业需酌情思量未来战略从寻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水平。”钱晶表示,本轮涨价卡住了组件厂商、下游企业的“脖子”。 终端市场怎么办? 光伏产业链近期的涨价节奏有些出乎意料,这使得来自产业链的呼声渐起。 上调硅片代价时,隆基股份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夸大,其被动调价并非钻营短期利益。隆基股份品牌总司理王英歌表示,“面临短期内多晶硅和辅材代价的全面上涨,隆基股份乐意与产业链一起配合面临,充实相同,协同降服挑战,做好代价和市场发展的平衡,谋划好产业生态。” “供需压力平衡后,代价会回落,恢复甚至低于之前水平。”钱晶也呼吁光伏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包括政策制定方应配合积极来应对此次出现的短期涨价征象,并预测本年10月至11月,产业链的代价会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位置。 一位新能源行业资深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本年上半年绝大部门光伏企业因疫情受到了一定水平的影响,业绩出现下滑。位于制造端上游的光伏企业通过此轮涨价实现产物量价齐升,修复红利,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正常举动。 其进一步指出,在本次涨价潮中,龙头企业目前并没有被发明有恶意滋扰市场的举动,代价的上涨是市场举动。因此,在这场全产业链的涨价潮中,寄托于产业链上下游通力互助、协商代价调解来分散成本压力似乎并不现实。 以通威股份为例,本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87.39亿元,同比增长16.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0亿元,同比降落30.35%。 疫情导致上半年光伏行业需求下滑,硅料、电池片代价出现较大幅度降落,通威股份光伏业务的红利相对承压,毛利率下滑。 然而,如果要解决短期代价上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方的通力互助却又不可制止。 钱晶从四个方面提出发起:对于下游电站企业而言,在可能情况下,将项目推延至来岁;对于政府而言,能否适度放宽并网限期,给行业一缓冲期,让下游开发企业在承压能力范围内,将项目能继续执行制止打击以后的投资热情;对于组件企业,特别是头部一线组件制造商,酌情思量未来战略从寻求市占率到适度提高自己的垂直一体化水平,让未来发展更可连续、自主;对于专业设计院,在项目规划时,可适度开放规格设定,太僵硬的采购尺度只能让垄断造成的涨价丧失让下游企业负担。 (作者:曹恩惠 编辑:林虹) 责任编辑:杨亚龙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